close

協會的宗旨是「用愛、支持、陪伴、溝通、行動,讓重症兒童家庭更有力量」,願景是要讓這些家庭能不再孤單、而且更有力量來面對所碰到的挑戰。所以這個宗旨的意思是以「愛」為體、以「行動」為用、 以「支持」、「陪伴」、「溝通」做媒介。

有多少朋友、彼此都要守護彼此,卻弄得反目成仇?
有多少伴侶、彼此都想對彼此好,卻弄得睚眥必報?
有多少家人、彼此都為彼此著想,卻弄得相敬如兵?
如果同樣都是愛、同樣都是支持、為什麼和我們想的卻差了十萬八千里?為什麼總是越拉距離卻越遠?常常問題就是出在「溝通」和「行動」上的落差!

上上次我們談了「陪伴」
而上星期天也分享了我們對於「愛」和「支持」的理解,
★ 愛:好的初衷
★ 支持:對「人」本身的肯定與贊同
★ 陪伴:「相陪作伴」

這次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們覺得的「溝通」與「行動」吧!

 

「溝通」 -- 理解與被理解

溝通其實是一種「當責」的展現,是一種我們要讓自己更有能力,而且承擔起整個對話品質的意願。我們的生活中必然碰過很多情況是很難溝通的,但這也是我們能夠不斷進步的一個原因,我們很難改變別人的想法、別人的原因,但每一次的生活經歷、每一次的衝突碰撞,都讓我們更有能力去揣摩對方的背景情境、更有能力去理解他們的身心狀態;然後,透過各種表達的方式與能力,也讓對方能夠好好理解我們想傳達的訊息。
而這麼一切一切,是為了讓彼此在好的初衷的時候,還能夠延續到產生好的結果!

「溝通」,不是控制或說服;「溝通」,責任是在「自己」的身上;
「溝通」,是「理解」對方想法、也讓自己的想法被對方理解的能力。

 

「行動」 -- 做能做的事

《寧靜禱文,Serenity prayer》寫了這麼一段話:
"God,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 I cannot change,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 I can change, and wisdom to separate the difference.", Reinhold Niebuhr.
翻譯的版本有很多種,因為serenity的意思有『平靜』、『安詳』、『沉著』、『寧靜』,其中覺得描述的比較貼切的是李開復先生的「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,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,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。」
所以我們把「行動」定為「做能做的事」,但我們以為在行動之前,其實包含了這樣的熱情、智慧、勇氣;而當行動之後,我們得以平靜的、寧靜的接受所發生的所有事情。

 

 

FB

arrow
arrow

    Tmgcca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